十九大新主题批评意见(三)
1.奢靡之风方面,勤俭节约意识不强,在公务接待上好面子、讲排场,存在超标准和铺张浪费的行为;
2.组织节庆会展活动参加的人员偏多、布置的场面偏大,花费较多,效果一般。
3.存在外出考察、招商引资和出国出境公务活动实效性不强,存在随行人员较多、规模过大、开支过大等问题。
4.把个人的升迁、荣誉看得比党和人民的事业重,不愿意为坚持理想付出牺牲个人利益的代价,不敢为坚持理想去直面矛盾、与歪风邪气作坚决的斗争。
5.随着职务的升迁,坐在办公室的时间长了,离基层群众远了,联系群众不那么紧密了,对群众之苦、百姓之痛少了一份切身的感受,以致于群众感情有些疏远,群众立场有些动摇。
6.由于宗旨意识淡化,安排和落实工作时没有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没有真正沉下身子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7.面对一些不良风气、腐朽思想、不合理现象带来的冲击,定力不足,入党之初那种源于崇高理想的激情有所减退,多了一些进退之忧、得失之患、毁誉之虞,少了一些党性修为和坚定信念。
8.抓工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大求快,工作重面子、轻里子
9.有的同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不够,导致一些决策与实际不符
10.政绩观出现偏差,有过于追求GDP、追求排名的倾向,统计数据中搞重复计算甚至掺水分。
11.推进发展的部署多、方案多、活动多,抓落实不到位、效果不理想。
12.调查研究不深入,领导活动报道过多。
13.存在“官本位”思想,习惯于坐机关听汇报、打电话下指示,与群众的距离拉远了。
14.抓工作不具体不扎实,有的久拖不决、推进不力。
15.对基层和干部职工关心不够,交任务、压担子多,对承受能力、实际问题关心少。
16.坚持原则不够,纪律执行不严,有的不自觉遵守“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存在个人拍板的情况,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
17.责任感不强,缺乏担当,导致一些工作落实不了,一些问题解决不力。
18.追求享受,计较待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意识淡化。
19.生活方式有庸俗化倾向,有的搞特殊化,把学习考察当作福利待遇,存在变相旅游的现象,有的超标、超编配备公车,甚至公车私用、私车公养
20.存在以权谋私行为,有的插手工程项目,在执法过程中打招呼,谋取私利。
21.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主要是“三农”工作抓得不实,政策落实不够,对村一级的运转经费和惠民资金补贴不够,农村小水利、农田改造项目等投入不足。
22.工作作风不够务实,不注重工作实效,推进工作措施不明确,存在只在乎大而化之安排工作,没有很好地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进行任务分解和落实,缺少检查督促。
23.指导工作联系实际少,存在空想主义、理想主义。指导工作看花拳绣腿,提对策、建议少,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研究不够,缺乏负重前行、知难而上的精神。
24.抓项目工作不求实效,工作安排得多,研究督促得少,时效性差,统筹推进慢。在抓项目工作上,跑工地的时间少,更多的时候以电话形式通过项目实施站所和村委会了解情况,掌握实情不多,发现不了问题,导致部分项目推进速度慢,影响工期和质量。
25.工作情绪化,责任心不强。对人对事对待工作缺乏理性思维,往往把自己的一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