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舆情应对策略与思考(2篇)
2023-07-13 06:18:19 187

新媒体时代舆情应对策略与思考(2篇)

 

新媒体时代xx系统舆情应对策略与思考(银行)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新媒体作为数字内容生产的直接表现手段,在政府政策传达、疫情防控宣导、舆情信息监测、助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门槛越来越低,使声誉风险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某种程度上,声誉风险已成为当今最令人困惑和恐惧、最难管理的风险类型。xx系统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及时了解网络投诉,及时进行舆情风险自查,警惕不法人员借机散布xx系统相关负面言论,也成为当下迫切之事。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提升xx系统应对舆情的能力,促进各项业务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成为xx系统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对声誉风险的影响

声誉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时间和空间限制,传播者有更多机会建立议程、交流信息、分享观点。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传播主体多元化。发布信息的主体既可以是官方或传统媒体,也可以是名人、专家或意见领袖,还可以是普通的微信或微博用户等。这就是所谓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含义。话语权的“去中心化”使信息发布主体的大小、强弱已不再重要,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才是关键。二是传播方式多样化。信息传播更接近于人际传播,但并非简单的“口口相传”,微信、微博等在人际沟通和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微信群、朋友圈、微博平台等已成为信息发布与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三是传播格局复杂化。以官方为主导的传播格局正在逐渐改变,普通网民发布的信息会被主流媒体采用,官方发布的消息也会形成民间解读。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信息源。四是信息传播碎片化。一方面,海量信息使受众应接不暇,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某条信息上,阅读习惯也因此发生改变,更倾向于“浮光掠影”地获取信息;另一方面,传播主体为了追求时效性频繁更新,无暇深入分析事件本质或揭示事件全貌。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939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