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材料汇编(4篇)
目录
1.运用民族“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
2.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 9
3.扎实做好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19
4.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指向. 21
运用民族“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民族“非遗”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民族“非遗”承载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蕴含丰富的民族团结元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新时代新征程,要大力宣传推广“非遗”文化,抓好民族非遗”的挖掘、保护、利用,推动民族“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非遗”文化与时代结合起来,运用民族“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