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与扩大国内需求工作报告
2023-09-06 04:44:02 168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与扩大国内需求工作报告

 

一、引言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与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增强市场活力、稳定社会预期、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与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内在要求。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作用,能够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要素流动与优化配置,从而增进有效投资、提升居民消费,为畅通经济循环、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出台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专门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营商环境在引导与促进改革和发展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指标的主线是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0xx年,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xx)评价了企业活动从开办、经营到结束各个环节面临的外部环境状况,主要包括xx个大类指标,即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缴纳税费、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上述内容基本和制度性成本相关,如开办企业审批的流程和时间、获得信贷的无歧视等。可见,在维护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不断减少不必要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主线。具体到国内的情况看,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营商环境应划分为四个维度,即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这些内容的提出均是围绕着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展开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20xx年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将营商环境上升至立法的层面,是有效保护投资者、消费者和相关利益主体的重要保障。

20xx年xx月,国务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填补了中国营商环境领域立法空白。随后,出台各类补充政策,逐步形成相应的立法体系。在完善立法的同时,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是关键和保障。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已完善制度建设,并加大了违反公平执法的通报情况,但在实际执行中,“运动式”“一刀切”执法仍然时有存在。特别是新冠疫情防控时期,未经法定程序要求停工停产、阻断交通和割裂市场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多年形成的良好法治环境。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可以促进深化改革。20xx年,《营商环境报告》首次发布以来,其衡量的各项指标至少促进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xxxx多项改革。其中,仅xxxx—xxxx年,xxx个经济体就进行了xxx多项改革措施。具体到中国的情况,从xxxx年x月开始至xxxx年xx月,中央层面共出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超过xx项,内容涉及优化审批流程、加强监管、减税降费、规范清理不合理收费、优化跨境贸易、准入和负面清单等各个方面。

(呈现有限,下载不限。更多素材内容请直接下载文档查阅。)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866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