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会创新基层实体化法律服务站建设工作总结材料
xx将晦涩的法律条文揉进家长里短,短短两小时就让积怨三年的邻居放下成见、握手言和;在x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法学会xx街道法律工作站,来访群众掏出手机一扫,就能通过“云端”智慧平台“面对面”咨询法学专家,足不出户解决心头疑惑……
这样充满烟火气的法治故事,如今在xxx.x万余个基层法律服务站点轮番上演。近年来,xx省法学会深耕基层法律服务站实体化建设,激活x.x万余名法学会会员“法治细胞”,将专业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法学专家化身基层“智囊团”,既当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又做普法宣传的宣讲员,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大地绽放法治新光彩。
一、制度筑基构建行稳致远“保障线”
我省始终将基层法治站点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头号工程”。“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致信精神和中国法学会‘九代会’精神,省委政法委高位推动,将站点建设纳入平安建设考评体系,已经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格局。”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法学会党组书记x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xx个市级综治中心,法学会服务站入驻xx个,入驻率为xx.x%;
xxx个县级综治中心,法学会服务站入驻xxx个,入驻率为xx.x%;xxxx个乡级综治中心,法学会服务站入驻xxxx个,入驻率为xx.x%。
在此基础上,省法学会聚焦实体化运行目标,着力构建长效支撑机制;坚持“党建+站点建设”,将站点、法学会会员、法学专家纳入基层党组织管理,确保政治方向正确;立足全省x.x万余名会员资源,健全学习培训、考核评价等制度,汇聚基层法律服务力量。
“除工作人员、会员、法学专家外,我们还组织政法干警、第一书记、‘五老’人员等,在站点开展工作。”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省法学会秘书长x表示。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